什么时候采用小儿胸内心脏按压

小儿胸内心脏按压适用于常规心肺复苏无效的特定危急情况,主要适应症包括胸廓畸形、严重胸部外伤、心脏压塞、心包填塞及开胸手术后心脏骤停。
先天性胸壁发育异常或严重鸡胸漏斗胸患儿,胸外按压无法有效传导压力至心脏。需在专业医疗团队配合下紧急开胸,直接按压心脏维持循环,术后需密切监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连枷胸或肺挫裂伤时,胸外按压可能加重脏器损伤。开胸后可直接处理出血点并行心脏按压,同时需建立体外循环备用,此类情况多发生于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伤。
心包腔积血或积液导致心室舒张受限,需立即剑突下开窗减压。若减压后仍无自主循环,应纵切心包行直接心脏按压,常见于心脏穿透伤或心包炎并发症。
急性心包填塞引起心输出量骤降时,胸外按压效果极差。需紧急开胸清除血块并缝合心脏破口,术中采用双手包绕式心脏按压法,多发生于心脏术后或心肌破裂。
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室颤或无脉性电活动,胸骨固定钢丝可能阻碍有效按压。需拆除钢丝行胸内按压,同时使用除颤电极直接接触心肌除颤,术后需预防纵隔感染。
实施胸内按压需在具备体外循环条件的医院进行,术前快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及动脉血压监测。术中注意维持核心体温避免低体温损伤,按压频率维持在10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心脏前后径1/3。术后重点防治急性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开展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蛋白质供给量需达2-3g/kg/d,康复期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并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