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活动受限、全身乏力及脓液形成。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炎症反应、骨质破坏期、脓肿形成期、慢性迁延期和并发症期。
病变部位出现明显红肿,皮肤温度升高并伴有持续性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疼痛常在夜间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或拒绝活动患肢。
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伴随寒战、出汗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多呈弛张热型,与细菌毒素入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婴幼儿可能出现抽搐,老年患者则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
受累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儿童常出现假性瘫痪。当病变位于下肢时可能出现跛行,上肢病变则表现为悬吊肢体。关节临近部位感染可引发反应性关节积液。
持续感染导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速。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感染后期可在骨膜下或软组织内形成脓肿,局部出现波动感。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排出脓性分泌物。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特征性改变。
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以减轻肿胀。饮食应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水分摄入,适量增加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急性期过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力量。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局部症状,出现高热不退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复诊。恢复期建议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日晒太阳15-20分钟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