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能查出肠道内的病变吗

关键词: #腹部
关键词: #腹部
腹部CT可以检出部分肠道病变,其检出能力与病变类型、大小及检查技术密切相关。肠道病变的CT识别主要依赖肠壁增厚、异常强化、肠腔狭窄等间接征象,但对早期黏膜病变敏感性有限。
腹部CT对直径超过1厘米的肠道肿瘤具有较高检出率,可清晰显示肿瘤引起的肠壁不规则增厚、软组织肿块及周围淋巴结转移。进展期结肠癌典型表现为"苹果核征",小肠间质瘤多呈现边界清晰的富血供肿块。CT仿真内镜技术能辅助观察肠腔内隆起性病变。
克罗恩病活动期可见节段性肠壁分层样增厚伴黏膜强化,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连续性结肠壁增厚。急性阑尾炎CT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典型征象包括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密度增高。但对轻度肠炎黏膜糜烂检出率不足30%。
肠系膜血管CTA可准确诊断肠系膜动脉栓塞、静脉血栓等血管性病变。缺血性肠病表现为肠壁水肿增厚、靶征或积气征。活动性出血灶在增强扫描中可见对比剂外溢,出血量超过0.5毫升/分钟时检出敏感性达90%。
CT能明确机械性肠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如肿瘤占位、肠粘连或疝气嵌顿。特征性表现包括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气液平面及移行带。对肠套叠可观察到"靶环征"或"香肠样"肿块,但需与超声检查互补诊断。
美克尔憩室表现为回肠远端囊状突起,合并出血时可见憩室内异位胃黏膜强化。肠旋转不良可通过肠系膜上动脉与静脉关系异常来判断。但对微小憩室或黏膜下病变的显示效果不及小肠造影。
进行腹部CT检查前需做好肠道准备,检查前8小时禁食并口服对比剂充盈肠腔。疑似小肠病变者可选择CT小肠造影,通过鼻肠管注入气体或甲基纤维素提高检出率。孕妇及儿童应谨慎选择低剂量扫描方案,对碘对比剂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定期肠镜复查可提高早期病变发现率,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