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为主,手术干预主要用于处理特定并发症。常见手术方法包括椎体成形术、病理性骨折内固定术、脊髓减压术、肿瘤切除减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准备手术。
针对椎体病理性骨折或溶骨性破坏导致脊柱不稳的患者,通过向塌陷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实现稳定。该手术可快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承重功能,但需严格评估椎管占位情况,避免骨水泥渗漏造成神经损伤。术后需配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延缓骨质破坏。
适用于长骨病理性骨折患者,通过髓内钉或钢板螺钉系统恢复骨骼连续性。手术可预防骨折移位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但需注意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内固定物可能出现松动。术后需持续进行抗骨髓瘤治疗控制原发病进展。
当椎体或硬膜外浆细胞瘤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时,需紧急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但肿瘤浸润广泛者可能无法完全切除。术后需联合放射治疗控制局部病灶生长。
针对孤立性浆细胞瘤或巨大软组织肿块压迫重要器官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尤其适用于药物抵抗的疼痛性病灶或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承重骨部位。需注意多发性骨髓瘤本质是全身性疾病,局部切除后仍需系统治疗。
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需预先处理活动性感染灶或安置中心静脉导管。包括脓肿引流术、胆囊切除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等。这些手术为移植创造条件,需在化疗间歇期进行,严格评估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水平。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保证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乳清蛋白等,促进伤口愈合。康复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限制高钙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骨髓瘤患者易发生感染,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红肿疼痛应及时就医。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