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痛风症状具体的表现

老年人痛风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突发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痛风石形成、肾脏损害及伴随发热。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按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急性发作期常见第一跖趾关节夜间突发剧痛,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升高,触痛明显。60%以上患者首次发作位于足部,也可累及踝、膝等大关节。症状多在24小时内达高峰,持续3-10天可自行缓解。
受累关节因炎症反应会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严重时无法负重行走。老年患者常合并骨关节炎,可能表现为关节僵硬与活动范围减小,发作期间关节活动度下降可达50%以上。
慢性期患者耳廓、肘部、手指等部位可能出现黄白色结节,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痛风石。直径可达数厘米,破溃后排出石灰样物质。长期未控制者约30%会出现痛风石,多伴随持续性关节疼痛。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可引发痛风性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严重时出现肾功能不全。约25%患者合并尿酸性肾结石,可能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急性发作期约20%患者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严重全身炎症反应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需与感染性关节炎鉴别。
老年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适度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关节受凉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期发作后建议风湿免疫科就诊评估长期降尿酸治疗方案,合并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