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能根治吗?怎么根治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等方法根治,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原因引起。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常用口服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严重缺铁时可能需要静脉补铁。铁剂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储存铁,疗程通常需要3-6个月。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状态。动物性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含有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紫菜、菠菜等含非血红素铁,可与维生素C同食促进吸收。同时需减少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摄入。
由消化道溃疡、痔疮、月经量过多等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消化道疾病患者需完善胃镜、肠镜检查,妇科疾病患者需排查子宫肌瘤等病因,消除持续失血因素才能彻底纠正贫血。
胃部手术、慢性胃炎等导致的铁吸收障碍需进行相应治疗。胃酸缺乏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铁吸收,乳糜泻患者需严格无麸质饮食,炎症性肠病患者需控制疾病活动度以改善营养吸收功能。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评估治疗效果。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3个月以上以补充储存铁,预防复发。育龄期女性、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应建立长期随访机制。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海鲜、豆类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烹饪时可使用铁制炊具增加食物中铁含量。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充足供给。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治疗期间出现恶心、便秘等铁剂副作用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