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感后引起肌炎的治疗

小儿流感后引起肌炎可通过休息、补液、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流感相关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电解质紊乱、肌肉损伤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肌肉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家长需保持患儿下肢抬高,减少负重活动。恢复期逐渐增加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每日监测肌力变化,若出现行走困难或肌痛加剧应及时复诊。
针对发热和肌细胞溶解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家长需记录患儿尿量及颜色,出现茶色尿提示肌红蛋白尿需紧急处理。补液时注意控制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给予高热量、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如乳清蛋白粉、鱼肉泥等。限制高钾食物摄入直至肌酶恢复正常。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肌肉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合并心肌受累者需使用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严重病例可能需短期使用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肌酶和电解质变化。
肌酶降至正常后开始低频电刺激治疗,配合水中步行训练改善肌肉协调性。家长可每日帮助患儿进行跟腱牵拉和膝关节屈伸练习,每次10-15分钟。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内定期复查肌酸激酶。
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维持室温22-24℃避免受凉。饮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粥类和蒸煮食材。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材如鸡蛋、大豆等,每周进行2-3次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若肌力恢复缓慢或出现新发肌痛,需及时进行肌电图和肌肉超声检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