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变应性血管炎有什么区别 从三个方面教你正确区分

过敏性紫癜与变应性血管炎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三方面区分。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小血管,以皮肤紫癜、关节痛和腹痛为典型表现;变应性血管炎则涉及中小血管,常伴随皮肤溃疡和系统性损害。
过敏性紫癜属于IgA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多继发于感染或药物过敏,儿童发病率较高。变应性血管炎主要由Ⅲ型超敏反应引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肿瘤相关,成人群体更常见。两者虽均为血管炎,但免疫机制和诱因存在显著差异。
过敏性紫癜典型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紫癜,可伴关节肿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但极少出现皮肤坏死。变应性血管炎特征为可触及的紫癜进展为疼痛性溃疡,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肺部浸润等全身症状,皮肤坏死发生率高达30%。
过敏性紫癜病理显示小血管壁IgA和补体C3沉积,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轻微。变应性血管炎活检可见中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伴显著白细胞破碎现象,免疫荧光检测以IgG和IgM沉积为主。组织学检查是确诊两者的金标准。
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急性期限制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低敏食物如粳米、白菜,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韧性。定期监测尿常规预防肾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加重下肢血管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