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早期有什么表现

小儿手足口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疹、低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7天内出现,病情进展可能伴随其他系统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多分布于舌面、颊黏膜及硬腭部位,疱疹周围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患儿常因疼痛拒食流涎。部分病例可见咽峡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
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形态多为椭圆形,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部分疱疹内可见清亮液体,通常不伴明显瘙痒感。
多数患儿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发热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72小时。发热期间可能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体温骤升超过39℃需警惕重症倾向。
早期可见食欲明显下降、进食量减少,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乳。部分患儿出现轻微腹痛、稀便等消化功能紊乱表现,通常不伴严重腹泻或脱水症状。
部分病例早期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偶见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异常。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需密切观察是否进展为脑炎。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淡盐水漱口。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注意隔离防护,患儿用品需煮沸消毒。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皮疹形态及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