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灌肠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肠套叠灌肠后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控制饮食、预防感染、监测体温变化及定期复查。肠套叠灌肠后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肛门清洁、逐步恢复饮食、避免剧烈活动、观察腹痛症状及按时用药。
灌肠后24小时内需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正常应排出灌入的液体及少量粪便。若出现血便、持续无排便或排便困难,可能提示肠管水肿未缓解或存在穿孔风险,需立即就医。婴幼儿需特别注意尿布更换频率,防止排泄物刺激皮肤。
术后6-8小时禁食禁水,之后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首选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2-3天后可尝试稀粥、烂面条。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及高纤维蔬菜,防止肠道负担加重。儿童患者喂养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灌肠操作可能引起肠道黏膜损伤,需按医嘱服用肠道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2-3次,穿棉质透气内衣。若出现肛门红肿、异常分泌物或发热超过38℃,需考虑肠道感染可能。
一周内避免跑跳、弯腰等腹部用力动作,婴幼儿应减少哭闹。可进行床边轻微活动促进肠蠕动,但需警惕突然剧烈腹痛。建议使用腹带保护腹部,睡眠时取侧卧位减轻肠管压力。
出院后第3天、第7天需门诊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肠管复位情况。若出现呕吐、腹胀或再次哭闹不安,提示复发可能。后续3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期间避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肠套叠灌肠后恢复期需特别注意营养补充,可适量添加蛋白质粉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推荐苹果泥、蒸南瓜等低敏辅食,避免食用糯米、坚果等难消化食物。家长应学会触摸患儿腹部包块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检查一次。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受凉导致肠痉挛。康复阶段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5分钟,每日2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两周后经医生评估方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