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灌肠复位后发烧可能与肠道黏膜损伤、继发感染、机体应激反应或术后吸收热有关,通常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抗感染或对症处理。
灌肠压力可能导致肠道机械性损伤,局部炎症反应释放致热因子。建议家长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保护黏膜并退热。
肠道屏障受损后细菌易位可能引发感染性发热,多伴腹泻或血便。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滴剂控制感染及退热。
治疗操作刺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一过性体温升高。保持患儿安静休息,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
肠套叠复位后坏死组织吸收可能引起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家长需记录体温曲线,必要时配合物理降温,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术后72小时内持续发热或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复诊,喂养应从流质逐渐过渡,避免过早摄入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