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有哪些关系

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病理关系,三者均属于慢性气道疾病,主要与气道炎症、肺泡结构破坏、气流受限等因素相关。
慢阻肺是涵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临床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咳嗽咳痰为特征,肺气肿表现为肺泡壁破坏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两者均可发展为慢阻肺。当患者同时存在这两种病理改变且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时,即可确诊为慢阻肺。
吸烟是三者最主要的共同诱因,长期吸烟导致气道纤毛功能受损、黏液分泌亢进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其他共同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这些因素通过持续刺激气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支气管炎以小气道炎症和黏液腺增生为主,肺气肿以肺泡间隔断裂融合为特征。慢阻肺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这两种病理改变,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最终导致进行性气流受限。
慢性支气管炎突出症状为晨起咳嗽、白色泡沫痰;肺气肿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表现;慢阻肺则兼具两者特点并伴随持续性呼吸困难。疾病晚期均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依赖症状持续时间,肺气肿需通过影像学确认肺泡破坏,慢阻肺则必须通过肺功能检查证实气流受限。三者中仅慢阻肺具有明确的肺功能诊断标准,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比值小于70%。
对于存在相关症状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以早期发现气流受限。日常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深色蔬菜,可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中重度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长期氧疗或药物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