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大便形状有什么变化 结肠炎排便有这几个变化

肛肠科编辑 医路阳光
16次浏览

关键词: #结肠炎 #肠炎

结肠炎患者的大便形状变化主要表现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细条状便、硬结便与血便。这些变化与肠道炎症程度、病变范围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1、稀水样便:

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时,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急性发作期常见每日10次以上水样腹泻,伴随肠鸣音亢进。需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2、黏液便:

炎症刺激肠黏膜杯状细胞过度分泌黏液,形成表面附有透明胶冻状物质的粪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见排便时黏液与血液混合,呈蛋清样拉丝状。可选用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炎症。

3、细条状便:

肠管长期炎症增生导致肠腔狭窄,粪便通过受阻形成铅笔样细条。克罗恩病伴发肠管纤维化时尤为明显,可能伴随排便费力感。需通过肠镜评估狭窄程度,必要时行肠段切除手术

4、硬结便:

慢性结肠炎患者因惧怕疼痛刻意减少进食,或服用止泻药物过度,导致粪便在肠道滞留水分被过度吸收。表现为羊粪球样硬便,排便时易诱发肛裂。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慎用洛哌丁胺等强效止泻药。

5、血便:

黏膜溃疡侵蚀血管时出现便中混有鲜血或暗红色血块,溃疡性结肠炎常见鲜血与粪便分离。爆发型病例可能出现血水样便,需紧急输注止血药物。持续性出血需排查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特殊病因。

结肠炎患者应保持低渣低脂饮食,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缓解期逐步添加蒸鱼、嫩豆腐等低纤维蛋白质。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肠蠕动,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肛周。记录大便性状与次数的变化,复查时携带记录供医生评估病情进展。外出时备齐清洁用品与更换衣物,避免频繁如厕造成的心理压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