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肾炎和肾病综合症有什么区别

紫癜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五个方面。
紫癜肾炎属于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反应。肾病综合征则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以大量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紫癜肾炎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三联征伴血尿或蛋白尿,约30%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肾病综合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3.5g/24h)、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
紫癜肾炎病理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光镜下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多样,微小病变型可见足突广泛融合,膜性肾病可见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需通过肾活检明确分型。
紫癜肾炎轻症采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重症需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肾病综合征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方案,微小病变型对激素敏感,常用泼尼松;膜性肾病可选用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部分患者需生物制剂干预。
儿童紫癜肾炎80%可完全缓解,成人预后较差,约10%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肾病综合征预后与病理类型相关,微小病变型90%患者治疗有效,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5年内约50%进展至肾功能不全。
两类疾病均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3g),适量补充优质蛋白(0.8-1.0g/kg/d)。紫癜肾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肾病综合征患者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