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得肠套叠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肠套叠饮食需遵循易消化、低纤维、少刺激原则,主要注意流质过渡、少食多餐、避免产气食物、补充电解质、渐进恢复常规饮食。
发病初期或术后需从清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稀藕粉。肠道功能部分恢复后可过渡到浓流质,如去油肉汤、过滤菜汤。流质饮食能减少肠道蠕动负担,避免套叠部位因食物残渣刺激加重水肿。每次喂养量控制在50-100毫升,间隔2-3小时。
每日进食5-6次,单次食量减少30%-50%。过饱饮食可能引发肠管剧烈蠕动,增加复发风险。喂养时保持患儿半卧位,餐后竖抱20分钟。使用小勺缓慢喂食,避免吸吮奶瓶时吞入过多空气。
禁食豆类、薯类、洋葱等易产气食物。乳糖不耐受患儿需暂时回避普通配方奶,改用无乳糖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碳酸饮料、含糖量高的果汁可能加重肠胀气,恢复期均应避免。
呕吐或腹泻后需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自制补液饮(500毫升温水加1.75克食盐、10克葡萄糖)。苹果汁、米汤含钾钠离子,适合轻度脱水时补充。但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中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症状缓解1-2周后逐步添加低纤维半流质,如蛋黄粥、土豆泥。3-4周过渡到软烂米饭、煮烂面条。新增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种,观察2-3天无腹痛、血便再添加下一种。恢复期持续回避辛辣、油炸、坚硬食物至少1个月。
肠套叠患儿饮食管理需配合腹部保暖,避免剧烈哭闹或饭后立即活动。恢复期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每日2次,每次5分钟。记录每日进食种类及排便情况,出现呕吐、果酱样大便需立即返诊。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母亲需暂时回避海鲜、坚果等致敏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肠黏膜修复,可通过瘦肉糜、香蕉等食物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