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多少度 告诉你高度近视的判断标准

眼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74次浏览

关键词: #近视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通常指600度以上的近视,判断标准主要依据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眼底病变程度、遗传因素和并发症风险。

1、屈光度数:

医学上以验光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即被定义为高度近视。这类患者裸眼视力显著下降,常需佩戴高折射率镜片或特殊设计的隐形眼镜矫正视力。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

2、眼轴长度:

通过眼科A超测量,成人正常眼轴约24毫米,高度近视者眼轴多超过26毫米。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约增加300度。过长的眼轴会导致视网膜变薄,增加视网膜脱离等风险。

3、眼底病变:

高度近视常伴有豹纹状眼底、视盘倾斜等特征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黄斑区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病理性改变。这些病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4、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时子女患病率达50%以上。目前已发现PAX6、COL2A1等多个相关基因位点,这类患者近视进展速度往往更快。

5、并发症风险:

包括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眼部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视网膜脱离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倍以上,剧烈运动或外伤可能诱发急性发作。

高度近视患者应建立专属眼健康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跳跃、拳击等对抗性运动,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并控制用眼时间。饮食方面多摄取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DHA。室内光线应保持充足均匀,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护眼模式。建议选择非球面设计的镜片减轻边缘畸变,并定期进行视力复查及时调整度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