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怎么回事

非淋菌性尿道炎可能由沙眼衣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滴虫感染、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局部清洁护理、避免刺激因素、伴侣同治等方式干预。
沙眼衣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尿道出现稀薄分泌物伴排尿灼痛,晨起时分泌物在尿道口形成痂膜。治疗需选用对衣原体敏感的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同时性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防反复感染。
解脲支原体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尿道炎症。典型表现为尿道刺痒伴少量黏液性分泌物,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临床常用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并加强会阴部清洁。
阴道毛滴虫通过性接触传播至尿道,引发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特征性症状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伴明显异味,女性患者常合并阴道炎。甲硝唑或替硝唑是特效治疗药物,需注意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筛查和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尿道黏膜时,除尿道刺痛外还可能出现集簇性小水疱。病毒潜伏感染特性易导致病情反复,急性期可口服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发作期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抓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过度清洗、异物刺激或化学制剂接触可能导致非感染性尿道炎。表现为排尿不适但无异常分泌物,尿常规检查无病原体。需消除刺激源并使用温水清洁,严重者可短期外用温和的皮质类固醇药膏缓解症状。
预防非淋菌性尿道炎需注意性行为防护,建议使用避孕套并避免多个性伴侣。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冲洗尿道。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蔓越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出现尿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原体耐药或病情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