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粪便能找出小儿腹泻的原因吗

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明确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检测手段包括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寄生虫卵检查以及还原糖试验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脂肪滴等成分,细菌性肠炎可见大量白细胞,过敏性腹泻可能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而脂肪泻患者粪便中可见未消化脂肪球。
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筛查轮状病毒抗原,该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常伴随水样便和发热症状,病程具有自限性。
针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菌进行培养鉴定,细菌性痢疾患者粪便培养阳性率可达60%以上,需结合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使用。
通过碘液染色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农村地区儿童感染率较高,常表现为慢性腹泻伴营养不良。
采用醋酸铅氢氧化钠法筛查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儿粪便还原糖含量超过++,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
对于腹泻患儿,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应注意奶具消毒。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每次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腹泻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已添加的辅食应保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苹果泥等。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皮肤弹性,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烦躁嗜睡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