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发现胃癌

胃癌早期可通过胃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等方式筛查。胃癌可能与遗传、饮食、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
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癌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内镜可直观观察胃黏膜病变,并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早期胃癌多表现为黏膜粗糙或微小溃疡,进展期可见肿块或巨大溃疡。建议40岁以上人群或有胃癌家族史者定期接受胃镜检查。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术后2小时内禁食。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72-4等对胃癌筛查有辅助价值。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存在,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慢性胃炎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检测需采集静脉血,无须特殊准备,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CT或MRI能显示胃壁增厚、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扩散情况,对晚期胃癌分期更有效。增强CT可发现直径超过5毫米的病灶,但难以识别早期表浅型胃癌。检查前需口服造影剂充盈胃腔,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造影剂。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诱因,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黏膜活检确诊。根除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呼气试验需空腹进行,服用标记尿素后收集呼出气体。阳性者应接受规范的四联药物治疗。
胃癌出血可能导致粪便隐血阳性,但特异性较差,需排除痔疮、肠息肉等干扰因素。免疫法检测灵敏度较高,无须饮食限制。连续3次检测可提高准确性,阳性者应进一步做胃镜检查。
预防胃癌需保持饮食规律,减少腌制、熏烤食物摄入,戒烟限酒。出现持续上腹不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患者及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胃镜筛查。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