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免疫系统受损程度、临床症状及治疗需求三个方面。艾滋病感染者指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但免疫功能相对正常的人群,艾滋病病人则已进入免疫系统严重受损阶段并出现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通常维持在200个/微升以上,免疫系统尚能维持基本功能。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低于200个/微升,免疫防御功能严重缺陷,此时需通过抗病毒治疗联合免疫调节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艾滋病感染者可能长期无显著症状,或仅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口腔溃疡等非特异性表现。艾滋病病人则会出现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机会性感染,以及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两者均具有传染性,但艾滋病感染者规范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病毒载量可降至检测限以下,此时性传播风险显著降低。艾滋病病人因病毒复制活跃,体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病毒颗粒,需特别注意防护措施。
艾滋病感染者以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为主,当CD4计数降至350个/微升时启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需立即开展抗病毒治疗,并针对具体机会性感染采用复方新诺明预防肺孢子菌肺炎、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等联合治疗方案。
艾滋病感染者通过早期干预可维持20年以上无症状期,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群。艾滋病病人经规范治疗虽能改善生存质量,但已造成的免疫系统损伤不可逆,需终身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筛查并发症。
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等以维持免疫功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严格避免生冷食物防止肠道感染;感染者每3-6个月需监测CD4细胞及病毒载量,病人每月需评估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所有HIV阳性个体均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日常生活接触不会导致病毒传播,应消除社会歧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