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假膜性小肠结肠炎怎么治疗

肛肠科编辑 医颗葡萄
16次浏览

关键词: #结肠炎 #肠炎

老年人假膜性小肠结肠炎可通过停用相关抗生素、使用特定抗菌药物、补充肠道益生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假膜性小肠结肠炎通常由艰难梭菌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功能低下、医院内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停用抗生素:

立即停用诱发感染的广谱抗生素是治疗基础。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多与克林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使用相关,终止药物可减少毒素产生。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需更换为窄谱抗生素,避免盲目停药导致原发感染加重。

2、抗菌药物治疗:

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首选抗菌药物。甲硝唑适用于轻中度感染,能有效抑制艰难梭菌生长;万古霉素用于重症或甲硝唑治疗无效者,口服给药可在肠道形成高浓度。治疗周期通常为10-14天,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

3、补充益生菌:

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制剂可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益生菌通过竞争性抑制艰难梭菌定植,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腹泻症状。建议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菌被灭活,持续使用至症状消失后1-2周。

4、维持水电解质:

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每腹泻一次饮用200毫升补液;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液。定期监测血钾、钠水平,纠正低钾血症时需控制补钾速度。

5、手术治疗:

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或脓毒血症时需急诊手术。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瘘是常用术式,可清除感染灶并解除梗阻。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联合静脉营养支持,待感染控制后考虑二期肠道重建。

老年患者治疗期间需进食低渣、高蛋白流质饮食,如米汤、蒸蛋羹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材。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次数,便后温水清洗肛周预防皮肤破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症状缓解后仍应随访3个月,观察是否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