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界区逸搏和逸搏心律有什么区别

心血管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26次浏览

房室交界区逸搏与逸搏心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前者为单次代偿性搏动,后者为连续三次以上的规律性节律。

1、发生机制:

房室交界区逸搏是高位起搏点功能障碍时的单次被动代偿,通常由窦房结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触发;逸搏心律则是交界区持续主导节律,多因窦房结长期抑制或房室传导系统病变导致,可能伴随房室结双径路等解剖异常。

2、心电图特征:

逸搏表现为延迟出现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或存在逆传P波;逸搏心律则显示连续交界性QRS波群,频率40-60次/分,可见房室分离现象,可能出现逆行P波位于QRS波前、中、后的不同形态。

3、临床意义:

偶发逸搏多为良性生理代偿,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逸搏心律则提示心脏传导系统器质性病变,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心肌炎后遗症,需评估是否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

4、伴随症状:

逸搏通常无症状,偶有心悸感;逸搏心律可能引发头晕、黑矇等心输出量不足表现,严重时可出现阿斯综合征,与心室率过缓或房室收缩不同步有关。

5、处理原则:

逸搏无需特殊处理,重点治疗原发病;逸搏心律需根据病因选择阿托品提高心率或植入临时起搏器,慢性患者需评估永久起搏器适应证,禁用抑制房室结传导药物。

日常需避免剧烈体位变动和憋气动作以防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规律监测心率变化,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心脏传导功能,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出现持续心动过缓伴晕厥需立即心内科就诊,心电图检查应重点关注PR间期和QRS波形态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