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分期

中医养生编辑 医普观察员
28次浏览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期主要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四期,分别为无症状期、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和溃疡坏疽期。

1、无症状期:

此期患者动脉已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但血管狭窄程度未达50%,血流动力学未受显著影响。部分患者可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斑块,但无典型临床表现。建议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踝肱指数检测。

2、间歇性跛行期:

特征性表现为行走后下肢肌肉酸痛、痉挛或乏力,休息后缓解。症状出现距离与狭窄程度相关,通常反映血管狭窄达50%-70%。典型疼痛部位可提示病变位置:小腿疼痛提示股腘动脉病变,大腿臀部疼痛提示主髂动脉病变。需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并配合抗血小板治疗。

3、静息痛期: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需下垂患肢缓解。反映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代偿不足。体检可见患肢皮温降低、毛发脱落、趾甲增厚等缺血表现。此期需积极进行血管重建评估,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或搭桥手术。

4、溃疡坏疽期:

肢体远端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或局限性坏疽,可继发感染甚至全身脓毒症。皮肤呈现紫绀或黑色,伴有剧烈疼痛或感觉丧失。此期存在截肢风险,需紧急处理感染并评估血运重建可能性,同时加强创面护理和疼痛管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严格戒烟并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步行训练,行走距离以不诱发剧烈疼痛为度。注意足部保暖但避免直接使用热水袋,选择宽松棉袜和减震鞋具,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建议低于140/90毫米汞柱。定期监测血脂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1.8毫摩尔/升以下。出现新发伤口或皮肤颜色改变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