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尿床是怎么回事 认识生理性和病理性尿床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26次浏览

关键词: #小孩 #小孩子

小孩子尿床可能由生理性发育延迟、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睡眠觉醒障碍等生理性因素,或泌尿系统感染脊柱隐裂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发育延迟:

儿童膀胱控制能力通常在5岁左右成熟,部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慢,膀胱充盈信号无法有效传递至大脑。建议白天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逐步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夜间限制饮水量。

2、激素分泌异常:

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功能下降,常见于6岁以下儿童。监测睡前2小时液体摄入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去氨加压素等药物调节。

3、睡眠觉醒障碍:

深度睡眠期大脑对膀胱充盈刺激反应迟钝,约占原发性遗尿症的70%。可使用尿床报警器建立条件反射,避免睡前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

4、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尿道炎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结构异常。

5、神经发育异常:

隐性脊柱裂可能影响骶髓排尿中枢功能,表现为持续性夜间遗尿合并白天尿失禁。需通过脊柱MRI确诊,严重者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

日常护理需建立规律作息,晚餐避免高盐高糖食物,睡前排空膀胱。可记录排尿日记评估改善情况,若6岁以上每周尿床超过2次或伴随排尿疼痛、尿色异常应及时就诊。白天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如缓慢收缩肛门动作,每次维持5秒重复10组,有助于增强膀胱控制力。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排尿频率增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