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蛔虫性肠梗阻的两个个病因分析

中医养生编辑 医言小筑
16次浏览

关键词: #肠梗阻 #蛔虫

蛔虫性肠梗阻主要由肠道蛔虫团块堵塞和蛔虫毒素刺激肠痉挛引起。病因包括肠道蛔虫感染、不良卫生习惯、高发人群聚集、肠道功能紊乱及继发肠套叠。

1、肠道蛔虫感染:

蛔虫成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是直接诱因。当感染虫体数量超过60条时,虫体相互缠绕形成团块,机械性阻塞肠腔。儿童因肠道相对狭窄更易发病,常见于回肠末端等生理性狭窄部位。粪便检查可见虫卵阳性,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不良卫生习惯:

生食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水果是主要传播途径。蛔虫卵在土壤中可存活1-5年,通过粪口途径进入人体。农村地区露天厕所使用、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习惯显著增加感染风险。虫卵在小肠孵化为幼虫后,需经血行移行至肺部,再经气管返回消化道发育为成虫。

3、高发人群聚集:

5-14岁儿童感染率可达60%以上。集体生活环境如寄宿学校、孤儿院等易发生交叉感染。妊娠期妇女因免疫力下降,肠道蛔虫易大量增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重症感染,虫体可逆行至胆道或胰管引发并发症。

4、肠道功能紊乱:

蛔虫分泌的毒素会刺激肠壁神经丛,导致肠管痉挛性收缩。这种异常蠕动使虫体聚集在特定肠段,形成梗阻前状态。患者多先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伴随恶心呕吐。腹部触诊可扪及条索状包块,X线平片显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

5、继发肠套叠:

蛔虫团块可作为肠套叠的起点点,近端肠管套入远端形成复合型梗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回盲部,表现为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超声检查可见靶环征或同心圆征,需与单纯性蛔虫梗阻鉴别。严重者可出现肠壁缺血坏死,需紧急手术干预。

预防蛔虫性肠梗阻需建立三级防护体系: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推广卫生厕所改造;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生食蔬菜需用沸水烫洗;高发地区儿童每半年服用阿苯达唑进行群体驱虫。出现阵发性腹痛伴呕吐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驱虫治疗,避免使用解痉药物掩盖病情。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促进肠黏膜修复,恢复期可食用南瓜子、石榴皮等具有辅助驱虫作用的食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