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肾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38次浏览

关键词: #尿路感染 #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通过导尿管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球菌等,感染风险与导尿管留置时间、护理操作规范性、患者免疫力等因素相关。

1、病原体入侵

导尿管破坏尿道自然防御屏障,为细菌提供直接通道。细菌可通过导尿管外表面逆行进入膀胱,或经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内腔。生物膜形成是重要致病机制,细菌在导尿管表面形成生物膜后可抵抗机体免疫和抗生素作用。

2、留置时间

导尿管留置超过72小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长期留置会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削弱局部防御功能。每日评估导尿管必要性是预防关键,无明确指征时应尽早拔除。

3、护理操作

插管时无菌操作不规范、集尿袋高于膀胱水平、尿液反流等均可增加感染概率。采用闭合式引流系统、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期更换集尿袋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4、宿主因素

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女性因尿道较短且邻近肛门,感染率高于男性。存在泌尿系统畸形、结石或前列腺增生者风险更高。

5、诊断治疗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尿频尿急、耻骨上疼痛,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菌尿。确诊需尿培养阳性。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磷霉素氨丁三醇等,严重者需静脉用药。

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需严格掌握留置指征,选择合适材质的导尿管,采用无菌技术插管,保持引流系统密闭通畅。每日评估导尿管必要性,尽早拔除。对长期留置者可采用抗菌涂层导尿管,定期膀胱冲洗。患者应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维持尿量,注意观察尿液性状变化。医护人员需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