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导致肝硬化疾病的肝脏CT表现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领路人
22次浏览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脏

肝硬化肝脏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肝脏形态改变、肝实质密度不均、门静脉高压征象、肝内结节性病变以及脾脏增大等特征。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早期识别CT表现有助于及时干预。

1.肝脏形态改变

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通常缩小,右叶萎缩明显而左叶代偿性增大,肝缘呈波浪状或结节状凹凸不平。肝裂增宽、肝门区结构紊乱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见肝叶比例失调。这些改变与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肝结构重塑直接相关。

2.肝实质密度不均

CT平扫显示肝实质呈弥漫性密度减低,伴有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脂肪变性区域呈低密度,纤维瘢痕组织则表现为线状或地图样强化延迟。这种"马赛克"样改变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再生结节并存的病理特征。

3.门静脉高压征象

门静脉主干直径超过13毫米,脾静脉迂曲扩张,可见脐静脉重新开放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增强CT可能显示门静脉血流方向改变或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建立是门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的直接后果,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风险标志。

4.肝内结节性病变

再生结节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直径通常小于10毫米;不典型增生结节可能出现动脉期强化。恶性结节往往边界不清、强化方式异常。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结节性质,对于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具有重要价值。

5.脾脏增大及其他表现

脾脏长径超过12厘米伴实质强化不均,可能合并脾功能亢进。部分患者可见腹腔积液、胆囊壁水肿或肠系膜水肿。这些继发改变反映门脉高压已导致多系统受累,往往提示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建议采用优质蛋白、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标,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或CT随访。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应进食软质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骤增。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