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肺炎!肺炎的8个认知误区,注意击破

呼吸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3次浏览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最近幼儿园班级群里,总能看到家长请假的消息:"孩子又发烧咳嗽了"。春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但很多家长发现,明明按时吃药,孩子的症状却越来越重,最后诊断竟是肺炎。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因为大家对肺炎存在太多误解。

一、咳嗽发烧不一定是肺炎

1、普通感冒也会引起持续咳嗽,关键要看咳嗽特点。肺炎的咳嗽往往更深沉,像是从胸腔发出的声音,夜间平躺时可能加重。

2、发烧超过3天要警惕,但单纯以体温判断不准确。有些肺炎患儿只有低烧,而某些病毒感染反而会出现高热。

3、观察呼吸频率很重要。安静状态下,1岁以下婴儿每分钟呼吸超过50次,1-5岁超过40次,可能提示肺部感染。

二、"拍背能预防肺炎"是误区

1、拍背仅对已有痰液的孩子帮助排痰,并不能阻止健康儿童得肺炎。过度拍打反而可能造成不适。

2、真正有效的预防是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减少呼吸道黏膜干燥。加湿器要定期清洗,避免滋生细菌。

3、教会孩子正确擤鼻涕很重要。同时按住两个鼻孔用力擤,可能导致病原体进入中耳或肺部。

三、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1、约60%的儿童肺炎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完全无效。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降低免疫力。

2、即使确诊细菌性肺炎,也不一定要输液。轻症完全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要遵医嘱。

3、服药后体温下降不代表痊愈,必须完成整个疗程。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细菌死灰复燃。

四、输液不一定好得快

1、静脉给药确实起效快,但同时也带来注射疼痛、静脉炎等风险。能口服就不注射是基本原则。

2、部分家长认为输液可以"补充营养",这是误解。普通葡萄糖盐水与营养补充无关。

3、住院治疗指征主要看血氧饱和度、脱水程度等指标,不是所有肺炎都需要住院。

五、拍胸片不是诊断金标准

1、早期肺炎胸片可能表现正常,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听诊就能初步判断。反复拍片反而增加辐射暴露。

2、某些病毒性肺炎会出现胸片"看起来很严重",但实际预后良好的情况。

3、临床诊断要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不能只看某一个指标。

六、肺炎痊愈后别急着大补

1、恢复期饮食要循序渐进,突然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能加重肠胃负担。

2、鸡汤、梨水等传统食疗可以辅助,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咳嗽期间尤其要避免甜腻食物。

3、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免疫修复,但过量补充可能中毒。晒太阳是最安全的获取方式。

七、二手烟危害被严重低估

1、烟雾会破坏呼吸道纤毛的清洁功能,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肺部。即使不在孩子面前吸烟,衣物残留的三手烟同样有害。

2、电子烟的二手烟也不安全,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加重气道炎症。

3、家中有人吸烟的儿童,肺炎复发率是普通儿童的2-3倍。

八、疫苗不能百分百预防

1、肺炎疫苗覆盖的病原体类型有限,接种后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别肺炎。

2、流感疫苗同样重要,因为流感病毒常常是肺炎的"开路先锋"。

3、疫苗保护效果会随时间减弱,需要按时加强免疫,不是一劳永逸。

孩子生病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嗜睡、拒绝饮水、呼吸急促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平时注意营养均衡、规律作息,这些才是增强抵抗力的基础。春季多风干燥,记得给孩子准备保温水壶,少量多次饮水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湿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