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症状有哪些 看透肝内胆汁淤积4个症状

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瘙痒、黄疸、脂肪泻和乏力。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指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淤积在肝内,导致胆汁成分反流入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皮肤瘙痒是肝内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顽固性瘙痒,夜间加重。瘙痒可能与胆汁酸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有关。患者常因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考来烯胺散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缓解瘙痒症状。
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这是由于胆汁淤积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反流入血所致。黄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呈暗黄色。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必要时进行保肝利胆治疗。
脂肪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油脂状或泡沫样,有恶臭。这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肠道缺乏胆汁酸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所致。长期脂肪泻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和营养不良。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必要时补充胰酶肠溶胶囊等消化酶制剂。
乏力是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常见全身症状,患者常感到疲倦、精神不振。可能与胆汁淤积导致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有关。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应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等。定期复查肝功能、胆汁酸等指标,遵医嘱规范治疗。如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