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靶向治疗是什么意思

基因检测靶向治疗是通过基因检测识别肿瘤特异性突变,并针对突变基因使用特定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方法。
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的核心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变异情况。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二代测序、荧光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等,能够识别EGFR、ALK、BRAF等驱动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依据,例如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吉非替尼片、厄洛替尼片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药物能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靶向治疗的实施需要严格遵循检测-用药-监测的闭环管理流程。治疗前需通过活检或液体活检获取标本,检测机构需具备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资质。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和循环肿瘤DNA监测,及时发现耐药突变。常见耐药机制包括T790M突变、MET扩增等,此时需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奥希替尼片等三代靶向药。部分靶向药物可能引发间质性肺炎、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葡萄柚等影响药物代谢的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能状态,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靶向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