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肛门内灼热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肛门内灼热可能由痔疮、肛裂、肠道感染、肛窦炎、肛门湿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饮食调整、温水坐浴、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肛门灼热感。痔疮通常与便秘、久坐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肛门肿物、便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排便时刺激创面会产生灼热疼痛。肛裂多因大便干燥或腹泻导致,常伴排便疼痛、少量便血。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促进愈合,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陈旧性肛裂需行肛裂切除术。
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可能刺激直肠黏膜,引发肛门灼热感。感染多由不洁饮食引起,伴随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肛窦发炎时会分泌刺激性分泌物,导致肛门灼热和潮湿感。炎症常与腹泻或肛窦解剖异常有关,可能伴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可使用甲硝唑栓、痔疮栓等药物,配合温水坐浴。反复发作需行肛窦切开引流术。
肛门周围皮肤过敏或感染可能引发湿疹,表现为灼热、瘙痒、皮疹。湿疹多与局部潮湿、卫生不良相关。可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氧化锌软膏,避免抓挠。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联用酮康唑乳膏。
老年人出现肛门灼热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每日温水坐浴1-2次,每次10-15分钟。饮食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含激素药膏,防止皮肤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