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V型斜视

眼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0次浏览

A-V型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水平性斜视,主要表现为眼球水平偏斜程度在向上或向下注视时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字母形态分为A型(内斜视向上注视加重)和V型(外斜视向下注视加重)。该疾病可能与眼外肌功能异常、屈光不正、神经支配失衡等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眼科检查确诊。

1、眼外肌异常

A-V型斜视常见于上下直肌或斜肌的功能异常。上直肌过度收缩可能导致V型外斜视,下斜肌亢进则易引发A型内斜视。患者可能出现代偿性头位偏斜,如V型斜视者习惯性低头。需通过眼球运动检查评估肌肉功能,部分病例需手术调整眼外肌附着点位置。

2、屈光因素

未矫正的远视可能诱发调节性内斜视合并A型特征,高度近视则可能伴随V型外斜视。儿童发病者需优先进行散瞳验光,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后,部分患者的斜视度数可显著改善。持续存在的斜视需结合视功能训练或手术治疗。

3、神经支配失衡

先天性颅神经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双眼协调运动障碍。表现为非共同性斜视,不同注视方向的偏斜角度差异超过10棱镜度即可诊断为A-V型斜视。需排查颅内病变,必要时进行神经科会诊。

4、解剖结构异常

眼眶骨发育异常、眼外肌附着点先天变异等解剖学因素可限制眼球运动。如眼眶浅导致上转受限时易形成A型斜视,下转受限则多表现为V型。CT或MRI检查可明确解剖关系,严重者需行眼眶减压或肌肉手术矫正。

5、继发性改变

长期斜视可能引发继发性肌肉挛缩或纤维化,如V型斜视患者的下直肌常出现适应性缩短。此类病例需手术松解挛缩肌肉并调整拮抗肌力量。术后需进行双眼视功能重建训练,防止复发。

A-V型斜视患者应定期进行视功能评估,儿童建议每3-6个月复查。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度用眼,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存在代偿头位者需配合姿势矫正训练,术后患者遵医嘱进行眼球运动练习。若出现复视或斜视角度突然变化,应及时就诊排查神经系统病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