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炎性疾病,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倾向。

1、病因不同

过敏性紫癜多由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诱发,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前者因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后者与微血管血栓形成相关。

2、症状差异

过敏性紫癜特征为对称性皮肤紫癜,多出现在下肢和臀部,常伴关节肿痛、腹痛或肾脏损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严重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或内脏出血,但通常无关节或腹部症状。

3、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可能伴血尿或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骨髓检查可见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凝血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异常。

4、治疗方法

过敏性紫癜以抗过敏、控制炎症为主,可选用氯雷他定片、泼尼松片或复方甘草酸苷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根据类型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血浆置换。

5、预后特点

过敏性紫癜多为自限性,儿童预后较好,但肾脏受累可能影响长期预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部分可自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凶险,需及时干预。

两种紫癜均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过敏性紫癜患者应排查并远离过敏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出现皮肤紫癜伴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