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损伤有哪些类型

关键词: #腰椎
关键词: #腰椎
腰椎损伤主要包括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性损伤、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等类型。腰椎损伤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长期劳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类型,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压缩性骨折是腰椎损伤中较常见的类型,多因骨质疏松或垂直外力导致椎体受压变形。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剧烈疼痛、身高缩短或脊柱后凸畸形。治疗需根据骨折程度选择卧床休息、支具固定或椎体成形术。药物可选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等促进骨修复,同时需避免负重活动。
爆裂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椎体粉碎并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症状包括剧烈腰痛、下肢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需通过CT或MRI评估骨折块移位情况,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药物如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甘露醇注射液等可用于缓解神经水肿和疼痛。
屈曲牵张性损伤多见于车祸或高处坠落,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断裂导致椎体不稳定。患者常有腰部撕裂样疼痛,翻身困难。治疗需通过MRI判断韧带损伤程度,部分患者需手术重建稳定性,轻症可佩戴硬质支具。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盐酸乙哌立松片、地奥司明片等有助于控制炎症和肌肉痉挛。
骨折脱位属于严重腰椎损伤,椎体骨折伴随关节突脱位,易合并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腰部畸形、完全性运动感觉障碍。需急诊手术复位并内固定,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药物如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盐酸替扎尼定片等可用于神经修复和症状管理。
椎间盘损伤包括纤维环撕裂或髓核突出,常因扭转外力或长期劳损导致。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咳嗽时加重。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理疗,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迈之灵片、普瑞巴林胶囊等可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腰椎损伤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使用硬板床并避免腰部扭转动作。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提重物或久坐久站,定期复查评估脊柱稳定性。如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二便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