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怎么得的

内分泌科编辑 医普小新
7次浏览

关键词: #肥胖 #小儿

小儿肥胖症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不足、内分泌紊乱、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小儿肥胖症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的儿童发生肥胖症的概率较高,可能与基因调控脂肪代谢、能量消耗等生理过程有关。这类儿童需要更严格的生活管理,家长需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建立科学的饮食记录。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热量饮食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家长需控制儿童零食摄入,用水果、无糖酸奶替代高糖点心,晚餐不宜过晚进食,避免睡前加餐。

3、运动不足

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能量消耗减少。建议家长每天安排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球类活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培养运动兴趣。

4、内分泌紊乱

可能与下丘脑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皮肤紫纹、生长迟缓等症状。需完善激素检查,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氢化可的松片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5、心理因素

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紧张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家长需关注儿童心理状态,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或安慰,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指导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预防小儿肥胖症需从婴幼儿期开始,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注意饮食均衡,添加辅食后避免过早引入高糖高盐食物。学龄期儿童每天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如俯卧撑、深蹲。定期体检监测体重指数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咨询营养科或内分泌科医生。家庭共同参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将减重压力集中于儿童个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