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手足口病患者通常需进行血常规、咽拭子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粪便病毒分离及心电图检查。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儿童,临床需结合症状与实验室结果综合诊断。
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感染程度,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上升。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采血后1-2小时即可获取结果,是门诊筛查的常规项目。
通过采集咽部分泌物检测肠道病毒RNA,能快速明确病原体类型,对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的特异性较高。检测阳性可确诊手足口病,采样时需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操作,避免呕吐反应,结果通常在6-8小时内出具。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判断急性感染,IgG抗体则提示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史。肠道病毒71型抗体检测对重症病例评估尤为重要,需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对比,两次采样间隔2-4周,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价值。
肠道病毒在粪便中排毒时间较长,发病后2-4周仍可能检出病毒,适合病程中后期补查。病毒分离培养需3-7天,可鉴别病毒亚型,但操作复杂且阳性率受标本保存条件影响,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科研。
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并发心肌炎,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对持续高热、精神差、四肢抖动的患儿应进行心电图筛查,必要时联合心肌酶谱检查,该检查无创快捷,可重复进行以监测病情变化。
确诊手足口病后,家长需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1周,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和衣物,保持口腔及皮肤疱疹清洁。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刺激。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复诊,重症病例需住院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