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有哪些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栓塞、恶病质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肌重构和电解质紊乱,易发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表现为心悸、头晕甚至晕厥。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胺碘酮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纠正电解质失衡。
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灌注不足,可能引发肾前性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少尿、水肿加重、血肌酐升高。需限制钠盐摄入,调整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用量,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长期静脉淤血可导致肝小叶中央区坏死,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可能与肝静脉压升高、缺氧有关。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必要时给予护肝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片。
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易形成附壁血栓,可能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与血流淤滞、内皮损伤相关。预防性使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长期心功能不全导致代谢紊乱,出现肌肉消耗、体重下降等恶病质表现。可能与炎症因子激活、胃肠淤血影响营养吸收有关。需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避免高盐饮食。保持适度活动如床边脚踏车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肝肾功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会记录患者出入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