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疼痛怎么缓解

跟腱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跟腱疼痛通常由运动损伤、肌腱炎、跟腱断裂、滑囊炎、骨刺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减少足部负重,使用弹性绷带或护具固定踝关节,避免跟腱进一步牵拉。建议选择平底鞋并垫高鞋跟,减轻跟腱张力。日常行走时可借助拐杖分担体重,制动时间通常需要1-2周。
损伤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炎症。后期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40℃左右温水浸泡或热毛巾外敷,每日2-3次。注意冷热交替时需间隔1小时以上,避免温度骤变刺激组织。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酮洛芬凝胶有助于缓解炎症。跟腱周围注射糖皮质激素需严格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每年不超过3次。
炎症消退后开始离心训练,如台阶踮脚下降练习,每日3组每组15次。逐步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和平衡垫稳定性练习。训练前后需充分牵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单次拉伸保持30秒,重复3-5次。
对于完全性跟腱断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跟腱缝合术或肌腱转位术。术后需石膏固定3-6周,配合渐进式负重训练。关节镜下清理术适用于顽固性跟腱炎伴滑囊增生,可精准清除病变组织。
日常应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加强小腿肌群力量训练。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硬质路面运动时使用跟腱保护套。控制体重以减少跟腱负荷,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肌腱修复。若疼痛持续2周无缓解或出现行走困难,需及时就医排查跟腱断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