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脱发和脂溢性脱发的区别

关键词: #脱发
关键词: #脱发
雄性脱发和脂溢性脱发是两种常见的脱发类型,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好发人群。雄性脱发主要由遗传和雄激素水平异常导致,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或头顶毛发稀疏;脂溢性脱发则与皮脂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相关,常伴随头皮油腻、瘙痒及鳞屑。两者可通过毛囊检测、激素水平检查等鉴别诊断。
雄性脱发的核心病因是遗传易感性叠加双氢睾酮对毛囊的抑制作用,毛囊逐渐微型化导致脱发。脂溢性脱发主要与皮脂腺功能亢进有关,过量皮脂分泌堵塞毛囊口,合并马拉色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破坏毛囊生长周期。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脱发的重叠因素。
雄性脱发早期表现为太阳穴发际线呈M形后退,后期发展为头顶部毛发稀疏或秃发,但枕部毛发通常保留。脂溢性脱发以弥漫性脱发为主,头发细软油腻,头皮可见黄色油性鳞屑,搔抓后可能出现红斑或渗出,脱发区域无特定分布规律。
雄性脱发多见于20-40岁男性,女性也可能发生但程度较轻,表现为头顶部头发变薄。脂溢性脱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春期后发病率增高,与作息紊乱、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男性女性发病率差异较小。
雄性脱发需检测血清睾酮和双氢睾酮水平,结合家族史和典型临床表现诊断。脂溢性脱发可通过头皮屑镜检发现马拉色菌,皮肤镜检查可见毛囊周围炎性改变。两种脱发均可采用毛发显微镜观察毛干形态和毛囊状态辅助鉴别。
雄性脱发常用药物包括非那雄胺片、米诺地尔酊等,严重者可考虑毛发移植。脂溢性脱发需使用酮康唑洗剂控制真菌感染,配合维生素B族调节皮脂分泌,必要时口服异维A酸胶襄。两种脱发均需避免熬夜、高脂饮食等诱因。
日常护理需注意选择温和洗发产品,避免过度烫染和拉扯头发。雄性脱发患者应减少剧烈无氧运动以降低雄激素分泌,脂溢性脱发患者需保持头皮清洁干燥。建议每周进行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适当补充富含锌、铁的食物。若脱发量每日超过100根或出现斑秃,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