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主要有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结直肠癌、贫血、营养不良等。该病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性损害,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肠穿孔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并发症,多因肠壁长期炎症导致组织脆弱甚至破裂。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需通过腹部CT或X线检查确诊。治疗需紧急手术修复穿孔,术后配合抗感染药物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控制炎症。
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结肠异常扩张伴全身中毒症状,与炎症累及肠肌层神经有关。常见症状包括腹胀、高热、心率加快,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必要时行结肠切除术。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早期可能无特异症状,需定期肠镜筛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如奥沙利铂注射液)或靶向治疗。建议患者每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慢性失血和铁吸收障碍是贫血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需通过血常规和铁代谢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口服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严重者需静脉补铁或输血。同时需控制肠道炎症以减少出血。
长期腹泻和食欲下降可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缺乏,引发体重减轻、水肿等。需评估营养状况,通过肠内营养粉剂或静脉营养补充。日常建议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如蒸鱼、蛋羹,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肠镜,严格遵医嘱用药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病情。饮食上应少量多餐,限制高纤维及乳制品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