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疼痛症状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腹持续性剧痛,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该症状通常由腹腔内感染、脏器穿孔或外伤等因素引起,需紧急就医处理。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早期即可出现全腹剧烈疼痛,疼痛呈持续性且难以缓解。疼痛范围广泛,可能从剑突下延伸至耻骨联合,常因体位改变或咳嗽加重。腹腔内炎症刺激腹膜神经末梢是主要机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临床需立即禁食并静脉补液,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约90%患者会出现板状腹特征,表现为腹壁肌肉反射性痉挛导致的腹肌强直。触诊时可发现腹部硬度如木板,这是腹膜受炎症刺激引发的防御性反应。该体征多与胃肠穿孔相关,需通过腹部CT明确病因。治疗需联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甲硝唑片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腹部压痛与反跳痛是诊断核心体征,按压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提示腹膜炎症存在。该症状在胰腺炎、阑尾穿孔等疾病中尤为显著。体检时可能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反映肠麻痹状态。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配合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腹腔引流术。
部分患者出现肩部或腰背部牵涉痛,常见于膈肌受炎症刺激时。胆囊穿孔者可向右肩放射,胰腺炎多向腰背部放射。这种牵涉痛可能掩盖原发病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鉴别。控制疼痛可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但须在明确诊断后使用,避免掩盖病情。
疼痛常伴随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可达39-40℃。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提示感染扩散风险。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降钙素原水平增高。治疗需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循环,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强化抗感染。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治疗期间须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能量需求。康复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易消化食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恢复情况。出现反复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