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病人需要哪些辅助检查?

肠胃炎病人通常需要血常规、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电解质检查和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肠胃炎可能与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性肠胃炎可能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性肠胃炎则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该检查还能评估贫血或脱水程度,对指导补液治疗有重要意义。检查前无须空腹,采血后需按压针眼3-5分钟。
粪便常规能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及隐血情况。细菌性肠胃炎粪便中可见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阿米巴痢疾可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检查需留取新鲜粪便标本,避免尿液污染,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反复腹泻患者需进行粪便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C反应蛋白是反映炎症的敏感指标,细菌感染时数值明显升高。该检查有助于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肠胃炎,数值超过50mg/L多提示细菌感染。检查需抽取静脉血,可与血常规同步进行。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变化还能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抗生素使用。
严重呕吐腹泻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检查包括血清钾、钠、氯、钙等指标,对需要静脉补液的患者尤为重要。重度脱水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需同步检测血气分析。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利尿剂者需告知医生。
腹部超声可排除胆囊炎、胰腺炎等急腹症,观察肠管扩张和肠壁水肿情况。对于持续腹痛、发热的患者,超声能发现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腹胀明显者可先进行胃肠减压。儿童患者必要时需进行肠套叠筛查。
肠胃炎患者检查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嫩豆腐等。保持腹部保暖,腹泻严重时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