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周胎儿发育标准

36周胎儿发育标准主要包括双顶径85-95毫米、股骨长65-75毫米、腹围290-330毫米,体重约2500-2800克,各器官功能基本成熟。此时胎儿皮下脂肪增厚,皮肤皱褶减少,胎位趋于固定,为分娩做准备。
双顶径是胎儿头部左右两侧最宽部分的长度,36周时85-95毫米属于正常范围,反映颅脑发育情况。股骨长65-75毫米表明下肢骨骼生长良好,与孕周相符。腹围290-330毫米提示胎儿营养吸收充足,肝脏和腹部器官发育正常。体重2500-2800克显示胎儿已达到适合娩出的体重区间,皮下脂肪的积累有助于出生后维持体温。胎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呼吸功能进一步完善,但部分早产仍可能出现呼吸窘迫。胎动频率较前减少,但力度增强,因宫内空间相对受限。胎心率110-160次/分钟为正常范围,胎盘功能良好时可维持稳定供氧。胎儿头围与腹围比例接近1:1,头位占比超过90%,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具备吞咽、吸吮等原始反射能力。部分胎儿可能出现胎毛脱落,指甲生长至指尖末端。
建议孕妇每周进行胎心监护,监测胎动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仰卧。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铁和钙的摄入,如瘦肉、鸡蛋和乳制品,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预防胎儿过大。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胎动明显减少时需立即就医。保持会阴清洁,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有助于缓解分娩疼痛。定期产检评估胎盘成熟度及羊水指数,必要时通过超声确认脐带绕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