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什么样子

尿道结石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痛、血尿等症状,外观多为黄色或棕色不规则颗粒状固体。尿道结石主要有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感染性结石等类型。
草酸钙结石表面粗糙且质地坚硬,多呈棕褐色。这类结石通常与高草酸饮食或遗传性代谢异常有关,可能伴随腰部钝痛或突发绞痛。治疗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消石胶囊、尿石通丸等药物辅助排石。
磷酸钙结石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易在碱性尿液中形成。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肾小管酸中毒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和尿液浑浊。治疗需纠正原发病因,可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配合使用碳酸氢钠片、复方金钱草颗粒、肾石通颗粒等药物。
尿酸结石多为黄红色圆形颗粒,X光下显影较淡。常见于高嘌呤饮食或痛风患者,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热感和尿色加深。可通过碱化尿液溶解结石,建议使用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枸橼酸钾颗粒等药物,同时需控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摄入。
胱氨酸结石呈淡黄色蜡样外观,质地较软但易复发。属于遗传性胱氨酸尿症导致,可能伴随持续性腰痛和尿路感染。治疗需长期保持高尿量,使用青霉胺片、α-巯丙酰甘氨酸胶囊等药物,严重时需行输尿管软镜碎石。
感染性结石多为鹿角形且体积较大,由尿素分解菌引起。常见于反复尿路感染者,可导致发热和脓尿等症状。需先控制感染再处理结石,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体外碎石或手术取石。
尿道结石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避免憋尿和久坐。限制菠菜、浓茶等高草酸食物,减少钠盐和动物蛋白摄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肉眼血尿时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复发情况。适当进行跳跃运动可能有助于小结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