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和肝硬化的区别

肝癌与肝硬化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肝癌是肝脏的恶性肿瘤,肝硬化则是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纤维化病变。两者在病因、病理变化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肝癌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或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因素诱发,肝细胞异常增殖形成恶性肿瘤。肝硬化则多由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长期损伤导致肝组织纤维化,逐渐失去正常功能。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也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肝癌病理表现为肝脏内出现边界不清的肿块,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晚期可能侵犯血管或转移。肝硬化则呈现肝脏质地变硬、表面结节样改变,显微镜下可见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但无恶性细胞增殖。
肝癌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右上腹疼痛、体重骤降、黄疸或腹水。肝硬化患者早期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后期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或肝性脑病。
肝癌诊断需结合甲胎蛋白检测、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通过肝穿刺活检确诊。肝硬化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查、弹性成像或肝活检评估纤维化程度,影像学可见肝脏形态改变和门静脉增宽等特征。
肝癌根据分期可选择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晚期以姑息治疗为主。肝硬化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病因如抗病毒、戒酒,并发症管理如利尿剂缓解腹水,终末期需考虑肝移植。两者均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影像学变化。
预防肝癌需定期筛查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并避免肝损伤因素。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低盐饮食,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癌变。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腹痛或黄疸时需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