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低血糖症的区别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血糖代谢异常疾病,前者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后者表现为血糖水平过低。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低血糖症则多由药物、饮食或胰岛素分泌异常诱发。
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2型糖尿病与遗传、肥胖等因素相关。低血糖症常见诱因包括降糖药物过量、长时间空腹、胰岛素瘤等,酒精摄入或剧烈运动也可能引发。
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伤口难愈合,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低血糖症表现为心悸、冷汗、手抖、意识模糊,严重时可出现癫痫或昏迷,症状通常在进食后缓解。
糖尿病诊断依据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需结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低血糖症诊断标准为血糖≤3.9mmol/L伴随症状,需通过72小时饥饿试验等排查胰岛素瘤等病因。
糖尿病需长期控制血糖,1型患者依赖胰岛素注射,2型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口服药。低血糖症急性期需立即补充15克葡萄糖,慢性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或手术切除胰岛素瘤。
糖尿病预防需保持合理体重、规律运动,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低血糖症预防强调定时定量进食,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使用胰岛素后需监测血糖,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
两类疾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防范低血糖事件。建议所有血糖异常者建立饮食日记,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诱因,就诊时携带近期血糖监测数据。日常注意足部护理与眼部检查,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