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囊炎挂什么科,怎么检查

治疗胆囊炎通常需要挂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检查方法主要有血常规、腹部超声、CT扫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
消化内科主要负责胆囊炎的药物保守治疗和初步诊断。胆囊炎早期症状如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可通过消化内科进行血常规检查判断感染程度,腹部超声评估胆囊壁增厚或结石情况。若确诊为单纯性胆囊炎,医生可能开具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和痉挛。消化内科还会指导患者调整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
普通外科主要处理需手术干预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等严重情况。当患者出现高热、持续性绞痛或墨菲征阳性时,外科医生会通过增强CT明确胆囊周围脓肿范围,或安排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评估,术后可能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并监测胆漏等并发症。
血常规可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帮助判断细菌感染程度。急性胆囊炎患者白细胞常超过10×10⁹/L,伴C反应蛋白升高。但慢性胆囊炎可能仅显示轻度异常,需结合影像学确诊。检查前无须空腹,采血后按压穿刺点3-5分钟即可。
腹部超声是胆囊炎首选无创检查,能清晰显示胆囊壁是否超过3毫米、是否存在结石或胆泥淤积。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保证胆囊充盈,采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多角度扫描。超声还可发现胆囊周围积液等并发症,但对肥胖患者或肠气过多者可能显像不清。
CT扫描适用于评估复杂胆囊炎,能三维重建胆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鉴别胆囊穿孔或肝内脓肿。增强CT可显示胆囊壁分层样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特征性表现。检查前需口服对比剂,孕妇及碘过敏者禁用。对于疑似合并胆总管结石者,需进一步行MRCP检查。
胆囊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恢复期可逐步过渡至低脂半流质饮食。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情况,若反复发作或发现胆囊萎缩等病变,建议择期手术切除。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剧烈腹痛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