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致病病毒是什么

关键词: #艾滋病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致病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可能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是HIV感染的终末阶段,患者易发生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00-120纳米。外层为脂质包膜,镶嵌有病毒编码的包膜糖蛋白gp120和gp41。核心部分含有两条相同的单链RNA基因组,以及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关键酶类。这些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性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措施的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血液传播可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发生。母婴传播可能发生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哺乳期间。
HIV感染宿主细胞后,首先通过gp120与CD4受体结合,随后与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结合,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病毒核心进入细胞质。逆转录酶将病毒RNA逆转录为DNA,整合酶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形成前病毒。在激活条件下,病毒基因表达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HIV分为HIV-1和HIV-2两种类型。HIV-1是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致病性较强,可进一步分为M、N、O、P四个组,其中M组又分为A-K多个亚型。HIV-2主要流行于西非地区,致病性相对较弱,传播效率较低。不同亚型在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进展速度上存在差异。
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核酸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抗体检测通常在感染后3-12周可检出,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将窗口期缩短至2-4周。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1-2周检出病毒核酸,主要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毒载量监测。
预防HIV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规范医疗操作和器械消毒、孕妇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等。目前尚无根治HIV感染的药物,但规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维持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HIV感染者应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遵医嘱规范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