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医生苦劝:天热宁可打打牌,也别做5件事

关键词: #脑梗死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这个"隐形杀手"最近频频登上话题榜,医院急诊室的医生们发现,天气转热后相关病例明显增多。有位神经内科主任说,他一天接诊的脑梗患者能坐满半个候诊区。其实很多悲剧本可以避免,关键要管住几个危险动作。
1、晨起猛灌冰水
经过整夜水分蒸发,血液本就粘稠。突然的低温刺激会让血管剧烈收缩,临床数据显示这个时段发病风险增加60%。建议起床先喝200毫升温水,半小时后再进食。
2、午间剧烈运动
地表温度最高时,人体散热机制超负荷运转。此时打球、跑步等运动可能诱发血管痉挛。有位50岁患者就是在正午打羽毛球时突然倒地,送医确诊大面积脑梗。
3、情绪剧烈波动
麻将桌上赢牌的兴奋、输牌的懊恼都暗藏危.机。情绪激动时血压瞬间飙升,血管承受的压力相当于平时3倍。建议娱乐时保持平常心,每半小时起身活动。
4、冷水冲凉解暑
体表血管扩张时突遇冷水,就像烧红的铁块被淬火。这种温差冲击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为血栓形成埋下隐患。正确做法是用略低于体温的水慢慢冲洗。
5、熬夜追剧不喝水
空调房内隐性失水严重,加上久坐不动,血液粘稠度直线上升。有研究显示,连续3小时不饮水,血栓风险增加40%。建议设置每小时喝水提醒。
1、突然的视物模糊
像是有块黑斑挡在眼前,但几分钟后自行恢复。这是视网膜动脉短暂缺血的表现,医学上称为"一过性黑朦"。
2、无缘无故咬到舌头
控制咀嚼的神经中枢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协调障碍。如果频繁发生,要警惕微小血栓的可能。
3、短暂性记忆断片
突然想不起常用密码或熟人名字,过会儿又恢复正常。这种片段式遗忘可能是腔隙性梗死的先兆。
1、分段式补水法
每小时喝100-150毫升温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以观察尿液颜色,理想的应该是淡柠檬色。
2、室内外温差控制
空调温度别低于26℃,进出冷环境前在过渡区站几分钟。特别要注意后颈部的保暖,这里有大血管经过。
3、选择温和运动时段
清晨6-7点或傍晚6点后较为适宜。运动时佩戴能监测心率的设备,控制在(220-年龄)×60%的强度。
4、饮食清淡有讲究
多吃含镁丰富的深绿色蔬菜,帮助血管放松。烹饪时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减少血管炎症反应。
最近医院收治的病例中,有位退休教师只是中午搬了几盆花,就突发脑梗偏瘫。这些教训提醒我们,夏天养生要讲究"慢半拍"——动作慢一点、情绪缓一点、反应柔一点。从今天起改掉那些危险习惯,别让一时的疏忽酿成不可逆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