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学会自我检查龋齿

口腔科编辑 医颗葡萄
12次浏览

关键词: #龋齿 #自我检查

生活中可通过观察牙齿颜色变化、感知牙齿敏感度、检查牙齿表面、使用牙线辅助、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自我检查龋齿

1、观察颜色变化

龋齿早期常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随着病变进展可能转为黄褐色或黑褐色。重点检查后槽牙咬合面、邻面及牙龈边缘等易发部位,使用镜子配合灯光可提高观察效果。若发现异常色斑持续存在,可能提示釉质脱矿或龋坏形成。

2、感知敏感症状

当牙齿对冷热刺激产生短暂尖锐疼痛,或进食甜食后出现酸软不适时,可能提示牙本质暴露。这种敏感症状在龋齿侵蚀至牙本质层时尤为明显,刷牙时可针对性测试可疑牙齿的反应程度。

3、检查表面缺损

用舌尖轻舔牙齿表面,感受是否存在粗糙凹陷或明显坑洞。龋齿形成的窝洞常伴有食物嵌塞,使用牙签轻探可疑区域时可能出现卡顿感。注意前牙邻面及磨牙沟裂处这些隐蔽部位的微小缺损。

4、牙线辅助检测

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时,若发现牙线分叉、起毛或卡入缝隙,可能提示邻面龋导致的釉质崩解。正常牙缝应使牙线平滑通过,异常阻力往往伴随邻面龋的早期矿化破坏。

5、定期专业检查

即使未发现明显异常,也应每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牙医可通过探针、X光等手段发现隐匿性龋齿,对于窝沟较深的牙齿可考虑预防性窝沟封闭。儿童、正畸患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增加检查频率。

日常自我检查需配合正确的口腔护理习惯,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餐后及时漱口,控制高糖饮食摄入。发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龋齿发展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病变。建议每年进行专业洁牙,保持口腔微环境平衡,从源头降低龋齿发生概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